【本報訊】 估計有四百多年歷史,建於公元1600至1700年間,坐落於粉嶺的三級歷史建築物永寧圍圍門,正面對「震散」危機。以青磚搭建而成的圍門,門前路面正維修,重型機器穿梭挖泥,村民擔心工程「震散」圍門,威脅古蹟安全。民政事務總署安撫居民,聲稱按古物古蹟辦事處意見動工,確保工程不影響圍門,預計今年三月才能完工。

永寧圍圍門前工地有剷泥車。

永寧圍圍門寫有「寧住龍山」四個大字,「龍」字出現破損。

部分圍門青磚散落地面。

永寧圍圍門前的地面被掘起,工地範圍約三十呎乘十五呎。居民指受工程影響,部分青磚已散落地面,工地被重型機器例如剷泥車佔據,令古蹟四周滿目瘡痍。貼在永寧圍圍門,寫有「寧住龍山」四個大字,「龍」字已出現破損。永寧圍村民黃先生指在古蹟範圍動土是大忌,認為工程多此一舉,擔心文物一旦受破壞便難以復原。即使施工時未見即時破壞,難保經此一「震」圍門本已脆弱的根基「內傷」,出現後遺症。

2010年定三級歷史建築

民政事務總署表示,北區民政事務處正於永寧圍圍門外進行行人路路面重鋪及改善工程,該處曾與古蹟辦實地視察,從文物保育角度提出意見施工,包括在圍門範圍設定監測點,確保工程不影響歷史建築物的前提下完成。

位於粉嶺龍躍頭的永寧圍是鄧氏旁支五圍六村內其中一條圍村,鄧氏以鄧松嶺(1302至1378年)為開基祖,後人於元朝末年遷至龍躍頭,毗鄰永寧村是永寧圍的伸延。日治之前,多條村落曾組織自衞隊防禦外敵。時至今日,村民仍會到松嶺鄧公祠參加祭祖及點燈儀式。永寧圍碩果僅存的圍門,二○一○年被定為三級歷史建築,意即建築物具若干價值,宜加以保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