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家欣報道】情緒激動或受到刺激可引致「心碎」。心臟科醫生指出,沒有心血管毛病的人亦會因突如其來的刺激,出現胸口痛、氣喘和昏厥等急性心肌梗塞徵狀,即俗稱「心碎症」的壓力性心肌病變。患者經治療後可完全康復,但一成患者會因部分心肌壞死,導致心衰竭,當中百分之四因此死亡。

賭博失利帶來重大刺激,有機會引發心碎症。

投資市場波動,容易令心臟受刺激。

譚劍明解釋,心碎症患者心跳時,左心室下端出現球狀氣囊,無法將血液泵出。

心臟科專科醫生譚劍明表示,心碎症患者絕大部分是年過六十的女性,患者遇到嚴重打擊,例如親人突然去世、確診身患絕症或家庭經濟突然陷入困境等因素觸發。其他引發該病的因素包括:與人激辯或感染疾病等;亦有患者因遭逢巨變同時患重病而引發心碎症。不過,醫學界尚未清楚身心打擊或壓力對心肌的傷害。

患者似急性心肌梗塞

患者病發時會出現胸口劇痛等病徵,譚劍明稱,心電圖檢查顯示患者的心跳規律類似急性心肌梗塞,但心導管檢查卻發現心血管暢通或只有輕微收窄。當心臟收縮時,左心室下端的心尖位置出現球形膨脹,形狀如八爪魚,因此心碎症又稱為「章魚壺心肌病變」。

譚劍明解釋,患者因左心室暫停活動,不能按心跳規律收縮,無法泵出血液供應器官所需。大腦缺少血液供應,就會導致昏厥。

避免賭博高風險投資

由於該病與急性心肌梗塞徵狀相似,故病人入院時,醫生只當他們患心肌梗塞處理,進行心導管或心臟超聲波檢查。待確定患心碎症後,便處方強心藥及放鬆血管藥物,讓左心室恢復泵血,以及提供相關的支援性治療。他估計,每百宗心臟病發入院個案中,約一宗屬心碎症病人。

病人接受治療一至四周,心臟功能幾乎可完全康復。但譚劍明指出,病人發病時一度心肌停頓,故有機會出現壞死,約一成病人的心肌最終不能恢復活動,引致心衰竭,當中百分之四因而死亡。他建議市民避免參與刺激的活動,例如賭博或高風險投資,以及妥善控制情緒,減低心臟的壓力。

本欄與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合作,推出醫學專題報道,每隔周五刊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