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公布後,當局在搵地建屋方面再補招,早前宣布就元朗南規劃發展計劃展開諮詢,這個計劃野心不小,擬發展一個可供八萬五千人居住的新區域,但所用的土地卻是棕地,並要將區內受影響的工商業用家全部定點遷徙。這個計劃無疑是當局開墾鄉村棕地的首個大計,更是一個「騰籠換鳥」的策略性計劃,當局雖有如意算盤,但弱勢政府要強勢搶地,連地區人士都看淡,認為高官低估了難度。

發展局的構思是二○二六年新區可入伙,這個時間表是指區內住宅的入伙期,搬遷棕地用家等,恐怕要早於二○二○年前,而規劃作棕地用家使用的新工廈,更必須趕在年內開工,才能勉強趕及這個發展時間表。

盲搶地之後,當局來一招棕地「騰籠換鳥」,如果成功,必是港府推動新界非農地發展計劃的先例及範例,政府規劃官員當然很緊張,而且,當局在《施政報告》出籠後才宣布有關計劃,也明顯不想將計劃綑綁進《施政報告》,避免諮詢工作遭到施政報告其他建議影響,拖慢進度。

當局急於推行該計劃,主要是經濟及地產市道的大環境正在轉變,棕地要想「騰籠換鳥」,必涉及大量徵地、收地的賠償及磋商,近期樓價、地價開始下跌,故當局有意趕在未來兩、三年地產低潮時推行有關計劃。

然而,政府的算盤能否打得響,還有很多變數。事實是,當局宣布計劃後,地區人士及棕地用家已見反彈,並有意見指出,棕地涉及大量廠、倉、物流及貨櫃運輸的後勤運作,這些產業過去不選擇於工廈運作,原因便是高度不夠、承重不夠,甚至佔地需求太大,現在政府又以多層式大廈來「騰籠」,估計吸引用家搬遷的力量並不強。

其次是本港經濟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性行業後,廠、倉、物流等已成為大量勞動力就業的行業,若「騰籠換鳥」推行不當,便可能失產業又失就業,最終還是雙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