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抗爭、鬥爭,理應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即使做不到,最少也該團結一半、打擊另一半吧。可惜,香港的學生領袖搞運動,就連這顯淺道理也不懂,他們往往自高自大,以為單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扭轉乾坤,其他一切的人,哪怕是同道中人也不放在眼內,在他們的腦子裏,似乎壓根兒就沒有要團結他人的概念。

在佔領運動期間,學生領袖們本該團結泛民主派,大家戮力齊心才是正經,但事實不然,小明星們目無餘子,「佔中三子」與傳統泛民領袖,在他們眼中都成了不中用的「老油條」,結果小子們事事獨斷獨行。如今雖事隔一年多,傳統民主派對學運領袖們的怨氣似乎仍然未消。壹傳媒老闆黎智英素不避嫌,幾乎是赤膊上陣為那些學運小明星鳴鑼開道,自己出錢出力,但就連他在受訪時也表示,小子們是「寸到不得了」。

港大校長馬斐森本來是同情學生,也頗支持學運的。但經過日前港大學生野蠻衝擊校務委員會一事後,就連馬斐森也改變了態度,直斥學生的行徑形如「暴民」,並堅持將當日衝擊的片段交予警方處理。

學生們的抗爭是否有理,我暫且不論,因為這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我權當他們是有理的。但要進行有理的抗爭又是否需要得到同道中人支持?有學生將自己的行動比作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運動,我們就當你真有如此偉大,但孫中山就不需要朋友嗎?搞革命就不需要團結他人嗎?要學孫中山,也得先學他的人品和策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