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的結構很複雜,而且有很多重要組織,病理位置有時靠近前面喉嚨,有時則可能發生在背後位置,故頸椎手術既可從身體正面的前路進入,也可以從背部的後路進入,目的都是盡量縮短手術路徑,減低對附近組織的影響,令病人可以更快康復。

涉及頸椎的手術很多時都與椎管狹窄有關,導致身體出現相關症狀,因此手術主要是切除多餘的組織,擴闊椎管空間,有時亦要矯正椎板位置,避免神經線繼續受到壓迫,從而改善及清除徵狀,病人也能恢復正常生活。

接受前路進入頸椎手術的病人,會以仰臥姿態做手術,病人在麻醉期間,醫生會以術中監察儀器監察神經傳導情況,然後在X光導航下把儀器從頸部傷口進入最接近椎間盤病變的位置,期間必須避免重要氣管、血管及神經線等等,再進行切除、移除、植入及融合等程序,令神經線不再受壓。

至於從後路進入的手術則需要病人維持伏臥姿勢,其他程序則與前路相近。由後路進入的好處是毋須經過咽喉及大血管等重要組織,也不會在頸部前面留下明顯疤痕,是解決頸椎問題的不錯方法。但選擇前路或後路進行手術要視乎病理狀況而定,最重要是把手術的創傷和風險減至最低,才是適合病人的治療方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