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無孔不入,不少青年人每日平均上網時間超過四小時,手機送飯情況普遍,同枱食飯各自修行的情況更趨嚴重。有社區服務中心倡議家庭無手機相聚,增加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智能手機的出現,怎樣令家庭溝通出問題?

顧問老師:April Ip

Q:智能手機的出現,怎樣令家庭溝通出問題?

A:傳統社會過去一直堅守君臣、父子的角色,從而建構出一個完整網絡,透過語言和思想整合,傳遞訊息。但手機出現,瓦解了這個系統,導致角色與角色之間,不需要直接對談,溝通變得不再被重視。當年幼一方遇上問題時,甚至不會尋求幫助,寧願在社交軟件中抒發感受。

Q:父母不懂用智能電話,可用甚麼方法改善與子女溝通?

A:父母應打開胸襟,嘗試和了解新一代的溝通模式,即使不懂使用智能電話,應尊重對方,與下一代協商,以雙方同意使用的聯繫系統,如打電話、手機短訊等。同時,父母宜營造多點親子機會,增加面對面交流時間,不宜故步自封。用舊有角度評價任何事,這樣只會令子女容易產生厭惡情緒。

延伸思考

1.一個家庭要具備甚麼重要元素?

A:不同家庭會有不同的指標,但華人社會普遍沿用傳統中國文化價值,以儒家思想作基礎,建構孝悌中的一種連 繫和結連,父與子、長輩與後輩之間,尊重和孝順並重,信守互相照料、愛護是基本元素,也是不可或缺的戒條。 而且孩子一直以父母作模仿指標來成長,說明父母教育者角色的重要性。

2.子女缺乏關心下,對他們的成長會帶來甚麼影響?

A:溝通是彼此交往的重要渠道,當這渠道被削弱,子女會認為無人了解自己,情緒容易受困擾。同時,子女成長初期,主要是模仿成人,若整個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缺乏關心,沒有人指出甚麼是對、甚麼是錯的話,會導致他們成長出現問題,如性格障礙,遇到問題鑽牛角尖,甚至輕言結束生命。

3.家庭成員溝通多寡,跟快樂指數能否成正比?

A:相信是成正比的。家庭的快樂,視乎彼此接觸上的交流頻繁程度。假設愈多溝通,自然會愈了解對方,當另一方遇上問題時,由於已建立穩固和信任的關係,當然愈容易解決。同時,多溝通有機會是多磨擦、多爭執,但有溝通總比沒有溝通好,冷靜過後,仍然明白一家人的重要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