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總適合回顧與前瞻。二○一五年,香港在面對挑戰和衝擊中,只能以裹足不前來形容。除了創科局終於在年尾正式成立算是一點新猷外,香港在經濟、政治、民生、教育、醫療和環保等重要議題上,在被拖後腿的情況下舉步維艱。

在環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周期中,我們最需要的是及時提升本身的競爭力,以抵抗下沉的軌道,並在經濟上揚時盡早把握機遇,這亦是香港一直以來的成功元素。可是在這幾年間,香港由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城市,急速演化成徹頭徹尾的政治城市,每有議題,不同立場的持份者總在激進派的推波助瀾下變成敵我對立,絕不妥協。稍為理性務實、尋求溝通的溫和派,即遭到鋪天蓋地的攻訐,致使不少有能力服務香港的人意興闌珊,漸漸引退。

激進團體只求破壞,不求建設,對他們而言,若然其烏托邦式的訴求未能獲得回應,則情願一拍兩散,任由他們唾罵的萬惡現況繼續惡化下去;到情況變壞後,又可以指罵政府無力應付。當然,這就是他們賴以維生的藉口,還望我們能遠離他們的掣肘。

過去五年的數據顯示,香港在出口、旅客、零售銷售額等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指標,皆呈現持續下滑趨勢。再者,全球各主要經濟學院關於香港的競爭力報告,也調低了我們的排名,以致被周邊地區超越,連高等教育排名也下滑。這就是極為重要的警號,反映社會撕裂已漸漸把香港推向衰敗之路,要及時翻身,重現香港本色,還望大家停止內耗,對症下藥,使香港的前進動力得以鬆綁。不然,長期吃老本終有盡時,到時將難以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