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又來臨,節日氣氛未如過往濃厚,有食肆表示今年訂餐情況比過往差,原因何在?市況轉淡,對各行各業造成甚麼衝擊?從何時開始,節日與消費掛鈎?

顧問老師:
歐陽凱琳

Q:為何今年聖誕消費氛氛未如過往熱烈?

A:經濟氣氛轉差,香港人消費意欲轉趨謹慎。受到全球經濟影響,及加息影響等心理因素,港人未能預期市況走向,故消費方面較謹慎。另外,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旅客消費額減少,高消費群組轉移至其他東南亞國家,例如日本。

Q:為何節日會與消費掛鈎?

A:節日商品化是現代社會高度商業化的結果,例如美國的感恩節,很多商家提供折扣優惠,布置消費場所,營造節日氣氛,帶動消費。因為很多節日消費品並非必需品,市民按個人選擇消費,故商家需提供誘因製造需求。

延伸思考

1:全球化與過度消費有何關係?

A:絕對有關係,全球化使文化混雜,各種文化背景的人不只重視自己的傳統節日。消費文化由歐美帶起,工業革命之後,商家為了利益最大化,利用最短的時間推出最多的商品。節日就成為一種包裝手法,令消費品有「到期日」。消費者要趕於限前購買,例如聖?禮物,過了期限就會失效。

2:如何理解現代社會消費文化?

A:節日消費屬於衝動消費,消費者應該理性消費,分清楚需要與慾望,然後計劃消費。過度消費是過度借貸的因也是果。年輕人容易被誘惑,「先洗未來錢」,超出自己的財政能力所能負擔的範圍。這不只對個人,對整體社會也是不健康的經濟生態。

3:市況未如理想,哪些行業最首當其衝?

A:零售業最受影響。首先,隨?消費群組轉變,市場上的消費模式亦轉變,奢侈品市場萎縮,銅鑼灣的羅素街甚或是其他二、三線的街道上售賣奢侈品的店舖也相繼結業。連帶受影響的是服務業、酒店業等售賣非必需貨品或服務、與娛樂和消閒有關的行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