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傳統向來「冬至大過年」,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即使再忙,每逢這大節時,定必撥出時間跟家人圍坐一起高高興興的吃一頓冬至飯。過往每到這一天,街市食材價格會是各大媒體的重點新聞,但今年的重點新聞卻聚焦在政府展開退休保障公眾諮詢之上。

政府於這個重大節日推出退休保障公眾諮詢,我在想,是在凸顯中國傳統家庭文化的養老、敬老觀念嗎?若然我沒有猜錯,可見官員心思之縝密。這一天,政府公布就退休保障制度進行六個月公眾諮詢,對於政府提出的退休保障制度,民間的聲音是制度必須覆蓋全民。能無憂無慮安享晚年,是每個人的願望,相信這亦是作為晚輩對長輩的一份冀盼;人生總有計算不來、掌握不了的事,當面對生命中的不肯定而身邊有固定資助,即使未能保之萬全,亦可得一時的喘息。

基於「安全網」的概念,退休保障是一個健全社會必需的,但眼前大家為了「門檻」問題而爭拗不斷,究竟是「不論貧富」方案還是「有經濟需要」方案比較貼近現實?對於有意見認為,「有經濟需要」方案只是綜援的延伸,細心留意,單在申請資格的限定上,兩者實在有很大程度的差距,不能相提並論。再者,「不論貧富」方案更有機會因為社會人口老化而衍生跨代不公的可能,令計劃的推展變得更複雜化。

政府庫房若能「全無後顧之憂」,可以做到全民退保當然最理想,但採取「有經濟需要」方案,庫房每年的支出只是「不論貧富」方案的十分之一,不會為政府帶來沉重經濟壓力的同時,資助又能落到實際有需要的長者手中,那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