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特首董建華牽頭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日前舉辦了題為「今日中國:新前景,新機遇」論壇,邀請了英、美、法等國的專家暢談中國經濟前景及香港在其中的角色。專家們雖然指出中國經濟面臨諸如產能過剩、環境污染、人口老化等問題,但仍認為前景令人憧憬,其中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奇的觀點最具代表性。

羅奇認為,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從過去三十多年依靠出口、投資和製造帶來經濟增長的模式,轉變為依靠服務和國內創新的新增長模式。現在轉變已經開始,經濟增長雖然只有百分之七,但並未帶來就業的問題,因為服務型經濟會比製造型經濟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論壇還傳達了另一個一致的訊息:樹立正確的中國發展觀。

話雖如此,這卻是個極難的挑戰。哪怕那些常年分析中國經濟的專家,其觀點也相差十萬八千里,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數據。索羅斯創辦的新經濟思想研究院早前在網上刊登一篇文章,該文撇開傳統的經濟分析角度,從私人貸款(即消費借貸總額,包括抵押和商業貸款)佔GDP的比例入手。作者發現,私人貸款佔GDP的比例是個很準確的警告性指標:當私人貸款佔GDP比例超過百分之一百五十,經濟危機就不遠了。一九九一年的日本危機如此,二○○八年的美國危機也如此。當私人貸款氾濫時,表明「某種東西」的建設或生產太多了,造成產能過剩和不良貸款倍增,導致經濟窒息。

今年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正是如此。過去五年中國私人貸款與GDP比例的增幅令人咋舌,目前已超過百分之二百。中國通過對鋼鐵水泥的過度投資,加速房地產,如今已有太多過剩產能,也積累有史以來最多的壞帳。其實,中國正坐在火山口上,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找該文一閱,作者是理查德.韋格(Richard Vague),題目是「即將到來的中國危機」(The Coming China Cri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