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日前向全港小學發出禁止操練TSA的指引,即收煽風潑油之效,TSA論爭隨之升級為城中頭號熱炒議題。

平情而論,TSA原意並非不良。另外,TSA測試中、英、數三科,原則上學生愈花時間做練習就愈能提升有關的能力,語文科尤其容易見到這種效果。至於操練,則似乎是華人社會的教育基因,而且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隋唐時代的科舉制。簡言之,要改變操練的教學文化,就只能從基因改造入手,廢止TSA無異隔靴搔癢。

就實際操作情況而言,這次TSA鬧出風波,教育局當然難辭其咎。不過,如果提出廢除或暫停TSA的一方針對的是過度操練問題,則未免有小題大做甚至藥石亂投之嫌。香港教育問題多多,過度操練其實只是表徵,病源在於教學與考評兩種機制陰陽失調兼且五行相剋。

教學與考評是任何教育制度都不可或缺的兩個基本元素,教育質素的高下與這兩者是否配合得宜直接有關。按常理,這兩者應該有一個有機的順序,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學甚麼,然後是老師教甚麼,再下來是考甚麼和評甚麼。當然,其中還有如何學、如何教、如何考、如何評的問題要斟酌。香港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倒行逆施,考評牽着教學走,老師上課是按着課程範圍去處理可能在考卷中出現的試題,學生別無選擇,只能配合老師埋頭操練,務求在試場上一擊即中,順利過關。

這種應試文化根深柢固,香港市民由幾歲到五、六十歲都多少有操練的學習經驗。過去香港奉行精英教育,學習階段愈高學位愈少,要善用資源就難免要以高難度的考試汰弱留強。當時的學生由小一操練到中七,面不改容。

政府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按道理,學生可以在較少考試壓力的環境中愉快學習,可是操練文化竟更盛於從前,這種異象才是教育問題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