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藉着今年與中國建交二十五周年之機,推動了兩國政府間第三個合作項目——以重慶為營運中心,搭建中國西部網絡效應。與港府相比,新加坡政府在好幾個層面都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首先,就是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刻領悟。當香港還在籌組各種會議,討論新倡議及香港的角色時,新加坡已經悟出:中國的「一帶一路」,其重點不在於做成了哪些項目、修成了多少公路鐵路,而在於構建覆蓋面更為廣闊的商業和交流網絡,達到全方位的聯通。因此,有別於之前的蘇州工業園區和天津中新生態城,此次重慶合作的重點是,建立西部的金融網、物流網、航空網、貿易報關網等一系列網絡。網絡愈大,效益愈高,愈能達到共用共贏的效果,這正是中國「一帶一路」的精髓所在。

其次,新加坡政府認為,中國西部之所以未如沿海地區那樣發展,是因為融資和物流成本都比較高。因此,便選擇「放長線」,與中國西部一起成長,畢竟中國的西部發展潛力巨大。同時,借助資訊科技和電子政務,西部定會成為發展的新熱點。這種以中國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的換位思考,顯示了新加坡決策者的高明:不以眼前的、自己的利益算計與中國合作,而是考慮長久的共贏,這也使得該項目有了創新的空間。

事實上,如果成功,新加坡一定受益匪淺。現代金融的一個特點就是跨境,如跨境人民幣交易、跨境上市等等。這樣,新加坡就繞開了香港這個中國首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另外,雙方物流的合作,是圍繞新加坡樟宜機場和重慶機場展開,這像是一個啞鈴的兩端,重慶提供貨物,樟宜提供出海口。某種程度上,又繞開了香港在海上絲路上的核心地位。對新加坡一直抱有雙城競爭心態的香港,當反思、當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