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大學從來予人一種高尚、高深的印象,大學教授更一直是社會各界尊崇的人物。不過,這些美好的經驗恐怕快要淪為社會笑話;今日的大學經常成為政治娛樂版的頭條,就連大學教授的學歷也開始惹人懷疑。

最近,有大學的校委會主席任期屆滿,繼任人誰屬至今尚無頭緒,這種優質公職居然無人問津,極不尋常!如果這種百年一遇的新聞是每天飯桌上一碟例牌的前菜,那麼這十多天忽然爆紅的「學位工廠」就是全城追捧的一道熱葷了。

大學教授養尊處優遺世獨立,一下子暴露在睽睽眾目之下,難免覺得委屈無奈。不過,常言道,危中有機,禍福相倚,近日的亂子說不定是大學澄清面目以正視聽的好機會。

就實際情況而言,在香港八大政府資助院校取得教席並不容易,教授的學歷一定經過嚴格的審查,社會人士大可放心。近二十年來院校銳意國際化,將教授的入門資格大大收窄,取得教席的大多是世界前列大學的博士,土產免問。這種情況行內人人皆知,不過沒有新聞價值,因此沒有引起社會人士的注意。

從教授的學歷看,筆者認為香港八大院校的學術水平至少不亞於美國一百大中任何一所大學,並且肯定是大中華甚至亞太地區之冠。近日的假學歷醜聞是極其罕見的事故,涉事的又是行政職系的人員,不應該亦不可能對大學的教學質素構成負面的影響。

至於「學位工廠」,問題的根源來自中國人熱愛功名的文化基因。古人十載寒窗,為的是題名金榜,光宗耀祖。這種觀念因應時代的發展而變為追求社會普遍認受的身份地位象徵,包括紫荊勳章、太平紳士、博士學位等。於是從某年開始,榮譽博士成為社會名流取得博士頭銜的合理兼合法途徑。可是榮譽博士供應有限,而且門檻極高,於是在大量的社會需求下催生了「學位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