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是值得社會尊重的,因為他們潛心研究,成為一方專家。可就是有些沒真才實學的人,卻抱着欺世盜名的心態,才爆出了「假學歷」、「假博士」的醜聞。更諷刺的是,事件竟涉及一些本地大學,試問這些學校日後的校譽如何維持?若然指控屬實,這簡直就是對學生和學術最不負責任的態度。另一方面,事件也讓我們得知某些大學的師資水平:即使涉事者菲律賓的大學學位是真的,但香港的大學竟然會聘用一些連排名都沒法上榜的學校之畢業生,水平實在堪憂。

這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的呢?歸根結柢,就是一種又希望有頭有面,又不願意真誠付出努力的走捷徑心態,不少人甚至覺得這是小聰明、有效益的做法。這些人即使沒有被曝光,但由於他們缺乏真正的訓練和思考,學術上也根本不可能有甚麼建樹可言。

更可悲的是,有這種心態的可能不只是個人,甚至連一些大學也是這樣。為了追求所謂的大學地位,要求職員都要有博士資格,卻不加探究人員的學術地位,表面工夫做足,卻更讓自己陷入深淵。

其實,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事事以金錢、收入、地位、面子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正因為這樣,才會有些貪心的人甚麼都希望能夠獲得。而這類所謂「跨領域」的「人才」,甚至不斷被塑造成為社會的成功標準。然後,又有人厚顏無恥地把崇高的博士課程和學術研究變成商品買賣,買賣雙方同樣可惡。

希望有關當局能夠為社會深入調查事件,相關學店也能好好反思,不然怎樣對得起創辦的前輩。這同時也是一個讓全社會重新思考我們該如何尊重學術、去掉對商業的盲目吹捧、公道地評價人的地位及價值等問題的機會。

人,還是專注一點好!行行都能出狀元,但沒有這種能力的人和機構,還是不要再欺世盜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