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價之高近乎世界第一,港人一生中最大的投資、最重要的交易、最具價值的資產很可能都是樓宇,所以物業買賣應比任何買賣重要,但港府的監管反倒異常寬鬆,甚至像是愛理不理。

近日,全港最大規模的私人屋苑出現一宗震撼性的成交,一個實用四百多平方呎的單位以二百六十萬元低價易手,但對上一宗的同類型單位,成交價是三百九十萬元,對下一宗的成交價亦達三百多萬元,偏偏就是該單位要賤價而沽,較市價低逾三成,比凶宅更糟,你說奇是不奇?

原來,該單位的持有人是一對年邁夫婦,大抵因為不熟悉市況而為地產代理所欺,而買方正是同一間代理行的三個經紀,他們或視那對老夫婦為羊牯,好使自己檢得便宜貨。試圖渾水摸魚者從來大不乏人,全仗為政者全盤擘劃、因時制宜,方能防微杜漸,以保障弱小社群的權益。但政府在樓宇買賣方面的規管,偏遠較其他方面落後。

在證券市場上,如果一家公司目前的成交價是每股三十九元,即使金融大鱷有心想壓低股價,他們可以輕易在對下一宗成交,將股價推低至二十六元嗎?答案是很難。因為香港聯合交易所有眾多機制,去防止大戶輕易「震倉收貨」,所以在藍籌股之中,幾乎是不可能在中途突然出現一宗遠低於市價的成交,而接下一宗成交,價格又可回復正常的。藍籌股不會輕易出亂子,但藍籌屋苑則大可亂套。由此可見,政府的監管是股市嚴而樓市寬,置小業主的利益於不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