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抑鬱問題惹關注。精神科專科醫生王婷芝表示,兒童患抑鬱有不同原因,其中一個風險因素是身體缺乏血清素。要兒童遠離抑鬱,先決條件是身體要有足夠的原材料製造血清素,這些原材料可從飲食中攝取,因此均衡膳食非常重要,過分揀飲擇食,隨時抑鬱。記者黃卓然報道

王婷芝(左)指要有足夠營養,人體才可製造令人感覺心情暢快的血清素;右為蕭鈺麟。

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由腦幹製造出來,可調節情緒。食物中也有血清素,但不可被身體吸收,因此血清素必須靠自身製造。王婷芝表示,今年四至五月期間,有十二歲女孩小真(化名)因抑鬱症求診。其母對她的學業要求嚴格,小真經常溫習至凌晨,學業壓力大。由於父母工時長,小真從小由工人照顧,飲食習慣無王管。她從不吃早餐,午餐亦不願吃學校供應的飯盒,只以薯片、零食充飢,甚至飲汽水當晚餐。在長期缺乏睡眠及營養補充下,小真身心俱疲,成績更愈來愈差。

12歲女 (界刂)手發洩

父母見小真成績退步,加上情緒不佳,決定為她轉校。但她轉校後更感到被朋輩排斥,孤立無援。小真開始以「 (界刂)手」的痛楚抒發情緒,而且愈 (界刂)愈深,最終被老師發現,轉介兒童精神科,確診抑鬱症。醫生建議小真以藥物配合飲食治療,包括三餐定時定量,多吃蔬菜、肉類及水果,減少零食,改善食欲不振。約六個月後,小真的病況明顯改善。

王婷芝說,現時的抗抑鬱藥主要改善腦傳遞物的傳送,令血清素運作得更好。若身體根本無分泌血清素,即使食藥亦可能無效,因此家長要注意孩子的飲食,讓身體有足夠的營養製造血清素。雖然患抑鬱症的原因通常並不單一,生理、心理及環境因素互相影響,但飲食是可以控制的因素,因此應該特別注意。

王婷芝補充,兒童患抑鬱通常變得煩躁、持續疲累、不願入睡也不願起床、拒絕上學、放棄原本喜歡的活動、自覺無用、愚蠢或惹人討厭。若上述情況維持兩周以上,甚至出現自毀行為,應盡快求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