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不要輸在起跑線」觀念盛行,令「求學不是求分數」如同空話,就連幼兒教育也幾近失守。內地早前有家長大爆幼兒園各種「神級」家庭作業課題,旋即引爆家長與教師雙方爭論。家庭作業背後的意義,值得輿論深思。

幼兒教育注重親子間互動。(互聯網圖片)

有幼兒園要求家長與子女以廢棄材料製作小型電視機。(資料圖片)

有家長交出的親子作業水準達到「專業」級。(資料圖片)

內地教育部門禁止幼兒園安排寫字功課。(互聯網圖片)

家長間的競爭被指令幼兒教育原意出現偏差。(互聯網圖片)

四川傳媒早前報道,當地不少家長都在微博講述與子女做家庭作業的慘況。作業種類五花八門,有要做泡菜的、設計食譜的,還有製作木工、完成燈謎,甚至要求製作一部微型電視機。

兒子只有四歲的家長王女士表示,本身工作並不算忙碌,但還是把自己母親從鄉下接到成都,因為有些作業她沒時間,也沒精力做。「就說每月準備小禮物吧,每月主題還不能一樣,定主題、購買、包裝和準備節目。」王女士訴苦指,自己都有辭職做全職媽媽的打算。

求助專業人士完成

李女士則應幼兒園要求,以樹葉、花朵及旅遊景點等為題材,與兒子合力製作電腦簡報。「簡直就是宏大命題!」李女士自言看到題目即覺得是在「考父母」,最終惟有找來在廣告公司任職的朋友,利用專業軟件完成。

李女士將作品上傳網絡,即時引起不少朋友關注,但她無心理會朋友的打趣,便要開始準備下一份作業:最少品鑑五種茶葉的簡報。李女士表示,「有時候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上班之餘都把心思花在完成娃兒作業上了。」

對於不少家長抱怨家庭作業難度太高,如同「陪太子讀書」,教師小楊指出,初衷只是要學生塗塗鴉,沒想到家長誤會了,「其實最粗淺的就行,只要孩子動手便可,有時是家長之間的比較,人為提高了作業難度」。另一幼兒園負責人稱,「其實作品好壞老師並不看重,只要是家長和孩子參與了就好。」

報道引述內地教育學博士侯中太指出,目前內地絕大多數都是大班教學,教師教學任務重,在這種限制下,學校通過作業將部分教學責任轉移到家長身上,原意是希望父母提高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同時增進親子交流,但家庭作業隔三五天來一次,自然會影響到效果。

「大部分作業都是我們家長獨立完成的。」家長胡女士表示,認同幼兒園初衷是希望親子參與,只要不是太難,「這樣做挺好的」。另一家長劉女士則指出,作為家長,希望老師可以想清楚,怎樣的作業才能令孩子愛上學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