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普遍被認為是身份象徵,也是文化、教育、歷史縮影。英國傳媒近日拍攝關於中國式教育的紀錄片,內容指中國教師以傳統中國「填鴨式教育」給英國學生上課,又讓學生穿上中國運動式校服,被批評奇醜無比,亦凸顯出兩國在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甚大。有學者認為,運動式校服寬鬆且毫無美感,反映出中國基礎教育中「美育」的缺失。

學生穿上運動式校服做早操。(互聯網圖片)

紀錄片顯示,中國教師使用傳統中式教育給英國學生上課,包括升旗、做廣播操等,還讓他們穿上不分性別的運動式校服。不少英國學生均稱受不了,「把我們都當成機械人了」,而「填鴨式教育」更讓學生欠缺團體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維等。更重要的是,運動式校服讓英國學生難以接受。

在英國,學生上身穿着黑西裝、白襯衣、紅領帶,下身男生穿西褲,女生則穿短裙,渾身上下散發一種極具魅力的英倫範兒。英國學校普遍重視校服,認為校服是培養學生紀律意識的重要一環。反觀中國運動式校服,沒有明顯的男女區別,品牌雖各有不同,但樣式卻大同小異。

讚賞:免尚名牌 防止早戀

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楊劍鋒早前撰文提及,「從大城市的重點學校,到基層的鄉村小學,(運動式校服)都具有相同的特徵,臃腫、難看、質地粗劣,毫無美感可言。」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校服醜絕全球!」

不過,大部分家長認為,這種剪裁寬大的運動式校服使用壽命長,而且能文能武,相比起制服式校服可謂實用、便捷得多。再者,這種不分性別的校服可以降低學生愛穿名牌、互相攀比的炫富現象,並且防止早戀。

批評:不分性別 審美粗鄙

楊劍鋒則指,運動式校服的主要特點是不分性別,以及審美上的粗鄙化。他認為,不分性別的校服折射出部分教育管理者對女性身體和性的恐懼,這種恐懼源於中世紀式的禁慾主義傳統。至於審美上的粗鄙化,則反映中國基礎教育中「美育」的缺失,以及對學生基本人格尊嚴的忽視,讓學生難以有被尊重的感覺。

楊劍鋒認為,男女區分的校服有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性別認知。而美觀時尚的校服,亦有助學生養成自尊、優雅的良好氣質。然而,九十年代使用至今的運動式校服,是中式教育中最保守頑固的堡壘之一,現在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