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港大副校長事件餘波不息,社會繼續撕裂。繼部分港大師生發起黑衣靜默遊行,一個學術自由學者聯盟又在港大成立,批評校委會以「聳人聽聞的理由」否決陳文敏的任命,「敲響了港大以至香港學術自由的喪鐘」。

語不驚人誓不休,部分人刻意將陳文敏「神化」,塑造為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的偶像,然而將副校長夢碎與「喪鐘」相提並論:言重了!

陳文敏本有機會出任負責學術與人力資源的副校長,最終夢碎的「聳人聽聞的理由」之中,包括很少在學術刊物發表文章、過去五年論文被引用僅有五次、學術能力不及助理教授等。一名港大副教授更是公開挑機,指根據國際權威的學術「影響因子」論,他的學術影響力超出陳文敏二百倍。姑勿論此說科學與否,但起碼可以說明陳文敏的學術水平沒有其支持者鼓吹的那麼牛,不怎麼令人服氣,與部分人為他戴上的那頂「憲法與人權法學權威」的大帽子似乎並不相稱。

陳文敏的個人學術水平令人質疑,他曾執牛耳多年的法學院也只剩下一聲嘆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早前公布的一項評審結果顯示,港大法學院研究項目達到三星至四星「卓越水準」的只有百分之四十六,遠遠不及中大法學院的百分之六十四。須知港大法學院是名牌,竟然被成立才十年的中大法學院後來居上,說得過去嗎?有人批評陳文敏任內「重政治輕學術」,顯然不是沒有道理。

至於說整個港大的學術水平,同樣令人失望。港大近年在國際排行榜上跌跌不休,最近更在三大國際排行榜名次下墜,亞洲排名亦由曾經的獨佔鰲頭跌至第五位,原因正是教學及科研水平不濟。事實證明,為港大學術自由敲響喪鐘的不是別人,正是一群披着學術外衣搞政治的搞事者本人。

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陳文敏、戴耀廷之類,稱得上大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