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文部科學省在六月向該國的國立大學發布《國立大學法人等的組織及業務重議的通知》,要求國立大學在制訂中期目標時,在制訂組織人文社會科學專業改革方案時,要考慮到人口減少、人才需求、大學職責等因素,廢除相關組織或積極嘗試向社會需求較高的領域轉變。這被視為要求國立大學展開「去文科化」的表現,特別是當中提及廢除的方向。最近《讀賣新聞》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日本全國六十所開設文科專業的國立大學中,近半數計劃從一六年度開始撤銷部分文科專業。

減弱對人文和社會學科的重視並不只發生在日本,近年來不少國家的課程當中都有這種趨勢,特別是亞洲國家。西方文化從傳統上一直重視科學精神,東方文化則更多集中在人文層面。近數百年來「西強東弱」的局面,東方人大多數只看到西方船堅炮利的一面,因而把西方強大的原因,主要歸功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在這方面的積極意義,是讓東方國家更加重視科技的培養,可惜同時出現了矮化自我文化,以及輕視人文、歷史和哲學的重要性。

這裏一方面造成了盲目丟失自我文化的惡劣局面。要知道,一個國家和民族之所以形成和鞏固,人文精神是當中的重要根基和紐帶。日本一直以來在這方面是亞洲國家當中做得比較好的,可惜還是步入了這個弔詭的怪圈。另一方面,這種東方人對西方文化的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因為西方文化當中的人文精神,主要通過基督教信仰從文化、生活等層面貫穿和實現,而這種社會結構在東方社會中卻是沒有的。

日本政府的這次改革,正是這種思潮的反映,最終也讓大學變成了只為訓練某個具體領域的職業人才,而逐漸失去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無怪乎諾貝爾獎的得主,仍然只能夠集中在西方國家的大學。最頂尖的科學,是不能沒有哲學層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