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校港大的國際排名跌跌不休,令人一聲嘆息,也令人想起港大校委會兩年前任命英國人馬斐森出任校長時曾引發的偌大風波,當時不少重量級人士批評馬斐森能力有限、視野不足,質疑其何德何能引領港大,如今一一應驗。

當時批評得最激烈的是肝臟移植專家盧寵茂,直指馬斐森「無知、無能、無心」:不知香港,不知中國,是為「無知」;不懂中文及廣東話,是為「無能」;非為港大放眼世界,只為一己尋覓各洲,是為「無心」。事實上,馬斐森曾在港大醫學院授課,與盧寵茂是同僚,大家都是業內人士,知根知底,盧的觀察當然比一般人深刻。兩年過去了,這種批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港大新聞及傳播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也不看好馬斐森,認為他「不了解香港面對普選、與中央關係等問題」,同樣是一針見血。港大無論是處理學生罷課、佔領,還是處理副校長事件,無不拖泥帶水,備受爭議。最可笑的是,馬斐森不批評戴耀廷等將政治引入校園,不嚴肅處理陳文敏捲入黑金政治,反而單方面指摘北京「政治介入」副校長任命,顯示他處事有欠公允,對中港關係更是白癡。

港大教育學院講座教授程介明則評價馬斐森「視野不足,對大學沒夢想,欠缺學術眼界,難領港大突破」,他擔心港大「不進則退」。事實證明他的擔心不是多餘,早前公布的QS大學排名榜,港大下跌兩位;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全球大學排名榜,港大更首次跌出亞洲三甲席位,淪為「梗頸四」,而排名大跌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質素得分低,研究成果轉移更差。一間教學及研究皆不濟的大學,怎麼可能是好大學。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馬斐森出任校長以來,港大風風雨雨,紛紛擾擾,爭議從未停止過,國際排名江河日下,馬斐森本人也焦頭爛額,也許已悔不當初。港府及港大以為洋和尚能唸經,結果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