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是中國內地的主要公眾假期,也是香港旅遊業和零售業的重大商機。從二○○○年起,中國內地的旅客每年都趁黃金周到香港旅遊和購物,為香港第四季的經濟表現製造光亮的數據。可是,今年未到黃金周,業界已經打定輸數,估計今年來港的內地旅客數目將會大減。

香港的旅遊業今不如昔,有人認為是狹隘本土意識作用下反個人遊、反水貨客和反強國人所造成的惡果;也有人指出港元強勢不利招來旅客;更有人說內地旅客眼界高遠,都到外國旅遊去了。這些因素都各有道理,但辨了症還要施治,才有可能解決目前的困境。

事實上,自從個人遊實施以來,香港旅遊界的業務過度集中於吃喝玩樂和購物,大家都認為旅客來香港就是去主題公園玩、買名牌、食海鮮。過去十年,香港確實吸引了大量衝着這幾個目的而來的內地旅客,相關界別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這種局面必須有一定的條件配合,只要中間發生變數,形勢就會逆轉,整個行業都會受到打擊。近年歐美各國放寬中國旅客入境簽證的限制,加上歐元匯價下行,曾經在廣東道排隊的內地旅客都直接飛到歐洲購物去了。其實這並非新鮮事物,香港人買名牌都喜歡到歐洲去,順道去吃喝遊玩,難道內地旅客就不懂這道理嗎?

一個城市如果只有商場、食肆、遊樂場可以向外國旅客推介,水平未免太低了!這種城市不但只會吸引某些類型的旅客,而且這些旅客一旦形成多數,更會排斥其他類型的旅客。香港過去以維港風光加上價廉物美吸引歐美日旅客,近年則以珠寶、名牌、美食大賺人民幣。然而,這些美好時光有些已成過去,有些難言永恒。今日旅遊業界在望門興嘆的時候,是否可以想想,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除了吃喝玩樂和購物,究竟還有甚麼好東西可以拿出來賣給內地和外國的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