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內地經濟最流行的用語是「新常態」。中國經濟不再像以往般高速增長,而是每年在百分之七合理區間上穩步發展。香港經濟無疑是在新常態下放慢步伐,而作為帶動增長的基建工程,幾乎每一項都出現延誤,除了令造價上升,亦拖累經濟發展,有人形容香港工程延誤是新常態。

香港近年的重要基建,如廣深港高鐵、沙中線、港珠澳大橋,都因不同原因而出現延誤。廣深港高鐵因西九龍總站地層勘探失誤而建設困難,估計通車時間由一五年底延遲至一八年第三季。相反,內地路段早已通車,深圳北站成為南中國重要高鐵樞紐,除已通車的廣深、廈深高鐵外,規劃在建的還有深茂、贛深路線。香港段實際只是向南延伸的一小段,有人形容似是國家高鐵網中的一段「爛尾」。深圳競爭力超越香港的論述不斷,於此可見一斑。

此外,路政署最近公布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出現填海移位而要採取補救措施,影響島上出入境口岸設施建設和大橋落成日期。這個國家級重要基建可謂一波三折,曾因政黨煽動引起司法覆核,增加六十多億元開支及阻延落成。相反,內地一邊大橋工程進展良好,惟通車還須等待香港段完工,現時肯定未能於明年完成。

事實上,香港不僅大型工程進展欠佳,連社區內一些工程進展亦相當緩慢,例如「人人暢道通行」政策下彩虹港鐵站隧道加設升降機,從設計到完工要花上四、五年時間;彩虹邨內的行人上蓋,第一、二期相距四年才繼續展開;就連屋邨內一座大樓加設斜路出口,都要延誤半年才竣工。可見,工程延誤在香港是新常態,各部門必須正視,做到急市民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