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施政無能,推動大型基建乏力,不但導致「五鐵總遲、橋路不通」,近日再爆出國家級重點工程——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填海土地移動多達七米,工程受阻下大橋香港段將未能於明年如期完工。目前本港無論陸上的新鐵路或新道路、海上興建的大橋人工島、航空的機場第三跑道,均先後出現工程延誤或計劃受阻,超支金額及經濟損失累計動輒數以百億元計。當局的種種失當令本港「蝕盡海陸空」,最終要不斷以市民血汗錢填氹。有立會議員怒轟政府施政失效,出現系統性問題,不能夠再讓不同部門將公帑「好似倒水咁倒落海」,促當局盡快調整工程時間表,避免危機不斷爆發。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填海地出現移動,工程受阻。(路政署網頁)

人工島填海被揭發移位,大橋香港段勢未能於明年如期通車。圖為香港口岸模擬圖。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首度採用非浚挖式及鋼圓筒的填海方法興建,是較環保的填海方式。(資料圖片)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多番出現阻滯,完工無期。(資料圖片)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的主要工程包括長十二公里的香港接線,採橋、隧、路合一的設計,另須在赤鱲角機場東北面對開水域填海,建造一百五十公頃的香港口岸人工島,當中一百三十公頃作口岸用地,餘下二十公頃土地則用作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南面出入口。大橋相關的工程尚有屯門西繞道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

難趕及明年底完工

正當港珠澳大橋內地段建設如火如荼,並明言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之際,大橋香港段卻爆出嚴重問題,人工島的填海地竟出現六米至七米的移動,有熟悉有關工程的工程師更指,島上大部分工程已停頓,政府正研究解決方案。路政署昨承認,大橋香港口岸工程應未能趕及於二○一六年年底完工,該署仍在全面評估具體的預計完工日期。

該署發言人指,香港口岸是首次把非浚挖式填海設計引進本港,人工島下現有鬆軟的淤泥層沒有被挖走,而是利用加高壓土作為「預壓荷載」加固填海土地,此情況下淤泥會在不同時間被壓縮或固結,以致施工期間填海地有移動的情況。發言人死撐,人工島填海地錄得六米至七米的移動是普遍的情況,該署及顧問工程師會繼續密切監察工程,採取所需措施及嚴謹地監督承建商,確保口岸的結構安全。而該署共批出七份人工島上蓋工程合約。

其實,大橋工程早前已連番出現阻滯,港珠澳大橋的環評報告一○年曾遭一名東涌居民申請司法覆核挑戰,當局指有關官司不但為工程帶來六十三億元的額外開支,同時亦令大橋延遲一年動工。本報去年亦率先披露,大橋香港口岸填海工程因面對石料不足的問題,影響工程進度。

立會議員范國威指,目前本港基建工程無論規模大小,幾乎均出現延誤或天文數字的超支,反映政府施政出現系統性問題,表現「完全唔合格、非常惡劣」。他認為前朝政府推出十大基建的原意是振興經濟,但經過多番延誤,經濟效益已大為消退,為免工程超支變成無底深潭,須盡快調整各項工程的時間表,重訂完工目標日期,避免工程間爭逐人力資源,進一步「搶高造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