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有超過十七萬名視障人士,因眼疾問題,生活面對不少障礙,馴良乖巧的導盲犬是他們的好幫手。但現時導盲犬數目相當少,而為幼犬進行導盲訓練是一項「大工程」,缺乏專業的訓練場地,在街外「實地」訓練時,會遇到惡言相向的途人,進入公眾場所又有所限制,令訓練變得不容易。歸根究柢,市民認知匱乏,政府支援又不足,種種因素使服務距離普及化仍有漫漫長路。文:黃翠穎

Dax(左)和Freda(右)由香港導盲犬協會從海外引入。

禁入室內場

的士不願載

食肆唔歡迎

香港導盲犬數目少,難滿足視障人士需求。(資料圖片)

據香港導盲犬協會估計,全港需要導盲犬服務的視障人士約有一千七百名,但現今投入服務的導盲犬數目僅有大約百分之一,明顯供不應求。該協會致力引入海外合適的犬隻作培訓,惟訓練導盲幼犬需大量資源,包括人力、金錢和空間等等,在這個寸金尺土的城市,繁忙的街道、各式食肆和各種交通工具便是最好的實習場地。惟根據現行法例,正接受訓練的導盲幼犬,並未獲准進入室內公眾場地或乘搭交通工具,令牠們失去進入此類場所實習的機會,訓練未夠全面。

此外,寄養家庭攜導盲幼犬外出時,亦會遇到阻滯,該協會的兩隻導盲幼犬Dax和Freda,目前正寄養於兩個家庭接受訓練,牠們的寄養主人曾在街上遭人不友善對待,如遭質問「你又唔係盲嘅,點解要帶導盲犬出街」,知悉導盲幼犬正在訓練後,又會質疑「點解喺街訓練」。

冀撥資源設訓練學校

有一次,Dax隨寄養主人Keiyee到酒樓飲茶,侍應看到Dax後,立即上前阻止,指狗隻不能進入,態度甚為惡劣,酒樓經理亦表示有客人不滿有狗隻在場,但Dax當時只是靜靜地伏在地上,並沒造成騷擾,Keiyee遂與經理理論,幸最後獲鄰桌一位女士幫忙解釋,事件才得以平息。至於另一寄養主人Eugenie曾帶Freda搭的士,司機初時拒絕接載狗隻,幸經過解釋後,司機亦願意讓其上車。

Keiyee認為有市民會將導盲幼犬拒於千里之外,是因為他們對這方面的認知不足,「佢哋唔了解訓練係令幼犬第時可以幫人。」該協會的寄養家庭督導員阿魚亦坦言,這是關乎教育的問題,部分父母從小就將「狗是危險」的觀念灌輸孩子,容易令他們覺得所有狗都不安全。另亦有市民會以飼養寵物犬的準則去評論訓練導盲幼犬的過程,都是由於人們不理解所致。

阿魚表示,協會會定期到各學校和公司舉辦有關導盲犬服務的講座,盼能讓更多人接觸相關知識,但始終人手有限,最多只可一星期辦一至兩次。她同時希望政府能撥出更多資源,建設導盲犬訓練學校,「始終自己設立訓練模式,好過喺街等待突發情況。」並冀當局立法保障導盲幼犬的權益,惟政府的態度「唔湯唔水」,「台灣都爭取咗十年先立法」,恐怕在港達成願景仍遙遙無期。

殘疾歧視條例未包涵

立法會議員陳克勤亦指出,政府投放於教育大眾有關導盲犬服務的資源不足,慈善機構凡事只能「靠自己」,利用有限資金作宣傳,「如果政府可以帶頭搞宣傳,做吓電視廣告」,教育市民導盲犬「唔係普通動物,而係工作犬」,相信成效會更大。

陳補充,香港法例《殘疾歧視條例》中所提及有關導盲犬可進入任何公眾地方的條文,不包括正在接受培訓的犬隻。該些導盲幼犬在外進行訓練時,「如果冇得上巴士小巴,第時又點識得帶視障人士搭車呢?」陳促請當局修訂法例,盡快將訓練中的幼犬列入相關條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