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政府規劃師薛國強所在的顧問公司,最近向城規會倡議取消中環至金鐘的電車路軌,以此改善交通。該顧問公司指出,電車的功能已被港鐵取代,而電車軌佔用了不少路面,建議取消中區電車服務,改善區內交通擠塞。

香港電車是世界上仍在服務中的最大雙層電車車隊,於一九○四年投入使用,至今已有一百一十一年,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與變遷,可說是活的歷史。電車在開行及警示時會發出鈴聲,被形象地稱為「叮叮」,極具標誌性的「叮叮」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電車只在香港島行駛,每日平均接載二十萬乘客,作為香港特色之一,深受遊客喜愛。電車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環保交通工具,零排放無污染,且車費廉宜。港人多步伐匆匆,追求速度,而電車路軌在繁忙時間常被佔用,車速較慢。電車近年也面對競爭,特別是中西區港鐵投入使用後,電車的乘客量有所減少。

電車的作用確實不可同日而語,但城市的建設並非一切舊物都不要了。前段時間,有八十年歷史的三級歷史建築同德大押的拆除就引起市民的不滿,研究人士也表示當局低估了其歷史文化價值。城市規劃有去有存,要滿足城市自身的需求與發展,也應該考慮市民的意見,了解市民的需求,而對待富有特色的歷史文化之物更要謹慎。

電車是香港的特色名片,也是一部行走的歷史,加深了人們與城市之間的情感。久經歷史洗禮的「叮叮」,更賦予人們一份繁忙都市裏坐看雲捲雲舒的悠然自得。如果日後港人談起「叮叮」而不知是何物,只能去博物館看一眼,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