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冷暖自知 盤點自救
最近賣座動畫兩個主角「阿樂」及「阿愁」,令各方產生不少共鳴,如果放諸於香港旅遊、零售業前景,最近業界前景以「阿愁」多於以「阿樂」自居,本來這是一家之言,惟目前愈來愈多擔心,包括零售業或於農曆新年後有倒閉潮,新一輪危機四伏自救局面已展開序幕。
旅遊、零售業「阿愁」的出現,其實有遠因亦有近因,遠因是去年佔領行動、一連串光復行動,嚇怕部分外來旅客,或者有人會認為誇大其辭,惟數據不懂說謊,多項數據都顯示,今年上半年訪港過夜旅客、酒店實際平均房租及平均入住率全部下跌,加上收緊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的效應,業界認真冷暖自知。據報有業界開始諗計自救,舉例指如有酒店因人手過剩,會要求員工「清大假」,又有言在先警告,如情況持續將有員工被要求放無薪假。
近因離不開的是國際局勢的變幻莫測,作為外向型經濟的香港更不能獨善其身,股市樓市屢創高位的升浪暫有停一停的迹象。同一時間,作為本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的旅遊業,也似乎陷入花無百日紅的局面,早前有「天價黑鬼油」事件引起內地及本港很大回響,概括這件事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即惡名遠播。
另一方面,即使同步或稍早於別人去構思規劃,但礙於「香港速度」被人反爬頭,所指的是與零售業息息相關的邊境購物城。政圈消息指,深圳前海的港貨中心目前進度理想,預料今年十二月有一成五佔地面積開幕,關稅優惠雖仍未獲有關方面開綠燈,但預料可參考的是海南模式。
至於反水貨客行動火紅火綠期間,剛好有新田邊境購物城催生,原來以為是「及時雨」,惟開業時間一變再變,由起初希望今年十月一日開幕,再到聖誕節,最新估計農曆新年前方可開業,似乎被前海的港貨中心搶閘做生意已成定局。
俗語說「有危亦有機」,旅遊、零售業希望由「阿愁」變回「阿樂」,就要坐言起行,本港多年來沒有塑造新景點,各方是時候要盤點思索,不要乾等有人打救,否則食老本終有完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