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去年發生為期七十九日的佔領行動,癱瘓交通,市民生活以至飲食、零售業均大受影響。佔領行動過後,其後遺症陸續浮現,有外國智庫公布全球宜居城市調查,香港於一百四十個城市中排名四十六,較去年大跌十五位。調查機構直指,香港宜居城市排名暴跌與去年的佔領行動及政治動盪有關,佔領行動令人對社會的穩定性感到憂慮。

七十九日在時間洪流中轉眼過去,但佔領行動影響香港的並不只是那短短七十九日。佔領除了影響市民生活,更重要的是衝擊本港最高核心價值,令法治受到動搖。當有人為了任何訴求犧牲法治,公然違法,那麼今次可以為爭取普選佔領,下次亦可以為其他訴求再度發起佔領甚至更激進的行動,社會自然動盪不安。

香港宜居城市排名下跌,但內地城市的排名卻上升,北京就上升五位至第六十九位,天津及蘇州緊隨其後。面對社會不穩定,行政立法關係緊張,政策於議會議而不決,土地、住屋等民生問題持續無法處理,普羅市民還能抱何希望?

內地經濟不斷發展,機遇處處,外國投資者早已轉移市場。可笑的是,不少泛民議員仍如井底之蛙,每有與內地相關的政策措施都以為只是「益」了內地,若任由這些為反對而反對的人搞破壞,香港恐怕只能繼續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