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港出現關於的士服務的爭論,至今未有定論,近日話題卻變成電車的去留問題,全因有人向城規會建議取消中環至金鐘段的電車,於是很多市民高呼保留電車。如果有讀者曾經離港一段時間,可能會跟不上香港的快速節奏,又或者香港的步伐太快了,所以有人嫌電車太慢。有趣的是,電車於一九○四年首次行駛於香港島的馬路上,連接港島東西部,曾是陸上最快的公共交通工具,真諷刺。

今時今日,電車還有價值嗎?首先,路面的雙層電車是香港獨有;同時,不論是否經常坐電車,但每次有機會坐上去,總會覺得它比其他交通工具有所不同,可吹吹風看看風景,看到沿途的食店和特色建築,隨時下車走近細看。再說,電車收費便宜,車站位置也方便,不必為一些不長不短的尷尬路程而走得汗流浹背。別說比走路更快,有時候搭乘電車到目的地,比起等候兼坐上的士更快。

數月前,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就出過一本電車明信片集,讓筆者看到很多久違了或從未看過的港島北岸風光,當中涵蓋不同年代的中上環歐式建築、金鐘軍事建設、灣仔唐樓群、電車於「鵝頸橋」上過河的場景、英王喬治六世登基慶典的盛況等,原來電車真是見證了香港城市景觀的百年變遷,極具保育價值。

現今的社會發展,每每談到保育問題,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爭論,去年是電車一百一十周年紀念,卻不見得公眾對電車有很大的感受,偏偏今次卻引來社會熱切討論及關注,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引子,讓我們這一代人緬懷乘搭電車的往事,亦令新一代愛上這件重要的懷舊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