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黃大仙區的衙前圍村早前發生火災,引起市民重新關注這個即將消失的古村。它因鄰近九龍城當時行政管理的衙署,因此命名為衙前村,其後建有圍牆而改名為衙前圍村,至今已有六百年歷史。

市建局○七年夥拍發展商合作收購和重建此村,計劃興建兩幢約七百五十個住宅單位,並保留村內三項文物,包括門樓、門樓上方的「慶有餘」石匾和天后廟。部分團體認為此處甚具保育意義,堅持發展局應參考景賢里換地形式完整保留衙前圍村。市建局收到地區意見後調整設計,在兩幢建築物中間新增一個保育公園,但保育團體依然不收貨,要求保育公園設計要符國際標準。

港英政府曾揚言要在回歸前清拆市區所有寮屋區,當時設有「寮仔部」負責清拆,區內大部分寮屋在八、九十年代完成清拆工作,如鑽石山木屋區和大磡村。當時大磡村引用官地收回條例收回土地,有市民認為大磡村鄰近港鐵站,地段優越,作私樓和酒店發展更具經濟效益,其實,政府現時規劃作公屋、居屋發展是履行收地承諾,避免司法覆核的挑戰。

除了上述已規劃發展的寮屋區外,黃大仙區還有兩處僅餘的寮屋,包括黃大仙祠旁的竹園聯合村和較大面積的牛池灣東西村,兩者毗鄰港鐵站,多是低矮的平房,在現時市區嚴重缺乏土地下,筆者不明白為何政府長期未有重建發展的打算。牛池灣東西村官地、私人地交錯,業權不清,收地發展是有一定難度,但此處居住和衞生環境差,排洪排污設施不足,經常水浸和蚊患嚴重,還成為消防隱患。筆者期望政府有真切的管理意志去處理相關問題,重新規劃發展相信是一個多贏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