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及創意人人識講,但國際召車軟件引入香港後,卻爆出涉違例操作一事,引爆了港人對創新與傳統交通模式的爭拗,不滿交通費高昂的團體及人士趁機大批的士行業運作,如指摘的士業規管過時、壟斷牟利,甚至服務追不上時代要求等。事件的爭拗核心其實是本港交通費高昂,的士行業又受牌照規管,引入競爭不易,但將矛頭對準創新科技,卻有誤中副車之嫌。

新興召車軟件服務出現後,的確對本地交通業帶來了刺激,部分乘客亦享受到方便,日前警方的執法行動,雖獲業界掌聲,但同時亦招來不少批評,其中一些批評聲音更指摘港府自打嘴巴,口講創新,惟一見創新闖禍,即擺出一副打死罷就的兇相,深恐創新行業就此被滅。

今次創新產業闖禍,爭拗卻轉移至傳統產業,足見民間對交通費高昂的怨氣。其實有關新興召車軟件服務的爭拗在多個國家及地區都有,香港絕非獨家,只是香港的爭拗,明顯被有心人導引至民怨的炒作,並趁機指摘政府假創新、真壟斷。

不過,批評聲音中,市民對的士業現行規管制度的不滿,也暴露了不少問題,如指摘「的士牌」這個炒翻天的定額牌照,令業界成為大型壟斷行業,小市民及租車駕駛者都間接受到剝削,而乘客更被迫要承擔成本轉嫁後的高昂車資。現行的士業的規管制度已沿用幾十年,若當局能把握今次召車軟件的討論,展開與時並進的檢討,對香港及市民都是好事。

創新可能闖禍,固守又已成禍,本港交通運輸業有冇第三條路行呢?當局指的士牌及現行的士司機牌照規定,涉及從業者及保險業的監管,這也是對的士乘客安全的最有效保護屏障,若貿貿然開放非牌照車輛作載客服務,乘客的安全及意外後保障都難以短時間解決,必須慎思細研。不過,近日業界已經拋出一些自我改善的建議,交通運輸業適當的與時並進也是好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