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組報道】 水母可愛,同時令人懼怕,一二年大埔大美督對開海面,曾出現大批巨型水母,多名泳客被「炸」,傷痕纍纍;去年西貢亦有男童遭「炸」傷,最近又有人被水母螫傷。不少泳客坦言不懂處理被水母炸傷的傷口;經營水上活動的店東亦指,水母常在暑假出現,惟不少泳客卻好奇觸碰水母。有生態學者指海水污染,會令水母數量增加。有醫生表示若傷勢惡化,可誘發嚴重併發症甚至致命。

本港較常見的獅鬃水母。

火水母螫刺含劇毒。(互聯網圖片)

炎炎夏日,泳灘聚集大批水上活動愛好者。

錢小姐被水母螫傷,身體多處出現多粒又痕又痛的深紅色點。(受訪者提供)

「落咗水幾分鐘已經感受到全身有嘢刺住,之後上水發現岸邊有隻死咗嘅水母;當晚仲痕醒咗,原來擴散到成身紅點,又痕又痛,啲疤依家都未散。」上月尾到西貢東坪洲浮潛的錢小姐表示,同行多名朋友亦遭水母炸傷,惟其傷勢嚴重,腿部及腰部出現紅痕,隨後更因皮膚過敏,全身出現深紅色點,需服抗敏藥,其友人手腕亦起水泡。

已死水母仍可螫傷人

暑假期間,水母常於本港水域出現,大埔大美督是其中之一。「其實年年都有,六至八月最多,上星期有成幾十隻。」附近士多店主兼經營出租划艇生意的陳小姐表示,雖然有些水母出現於淺水海域,惟無阻划艇者消遣,部分泳客甚至搵手掂。在碼頭釣魚的周先生稱,曾目擊直徑超過半米的發光水母。

「就算死咗水母觸鬚嘅勾狀刺細胞依然活躍,都可以刺傷人。」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解釋,農曆每月初七至十二、二十至二十五期間,水域易有死流,流動力弱的水母易積聚,加上本地海水污染嚴重,「優氧化」致水中營養增加,水母繁殖更快。

香港醫學會前會長謝鴻興指,傷者可即時搽爽身粉減輕傷勢,一般需半個月才痊愈;若情況嚴重,應立即向醫生求診。謝提醒勿輕視被水母炸傷,因延誤救治可持續地令皮膚發炎紅腫,更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康文署發言人表示,署方沒有就泳客因水母或其他海上生物引致受傷的數字。漁護署發言人指,據外國文獻本港常見的水母有刺傷人的紀錄,可造成皮膚損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