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精通通識概念》將分享通識科單元五:公共衞生必懂概念:酗酒。酗酒這個詞,在工業革命時代的英國意同「逃離倫敦最快的方法」;在唐宋時代的中國意同「文人墨客的浪漫」。酗酒的定義,眾說紛紜,應以何者為依歸?從通識公共衞生單元角度來說,酗酒指長期過度依賴究竟的成癮行為。

顧問老師:
通識研究協會
主席馬震寧

香港年輕人的酗酒趨勢不容樂觀。據衞生署於二○一二年進行的行為風險因素調查發現,本港十八至二十四歲青年暴飲(每次最少飲五罐或五杯酒)的百分比,由二○一○年的百分之七點四增加至二○一二年的百分之九點八。為改善這惡劣情況,自二○○五年起,東華三院推出「遠酒高飛」計劃,透過各種治療和輔導,助酗酒人士解除酒癮。

社會上的各種現象,都可用蝴蝶效應(在一個動態系統中,任何一處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且深遠的連鎖反應)來解釋,一「因」可種多「果」。把「蝴蝶效應」應用到酗酒議題上,可以發現,酗酒的原因並不只有個人因素。

法規上的改動、社會上的壓力、教育上的欠缺,都可以是酗酒的原因。例如,工業革命時代的英國工人便因生活壓力過大而染上酗酒的惡習;近年香港亦因二○○八年起的酒類稅項豁免,而惡化青少年酗酒情況。在通識考試裏,若被問及酗酒情況的解決方法,考生須從多角度思考酗酒的原因,並建議相應合理而可行的解決方法。一般而言,酗酒的解決方法可訴諸法律、教育、社會等方面。

法律方面,政府可修改法例,規定每人每次購買酒精飲品的數量或容量,用較硬性的法規防止市民過量飲酒。在教育方面,學校可從小灌輸學生對飲酒的正確觀念,讓學生對飲酒有正確的認知,收防微杜漸之效。在社會方面,社區可舉辦更多有益身心的活動,提供市民適當而健康的紓緩壓力途徑,而非訴諸酗酒。考生若能從多角度出發,呈交軟硬兼施的答卷,便能更易取得理想分數。

此外,「酗酒」概念詞還有兩種應用示例。其一是「概念為因」,列舉因酗酒而引起的問題,如增加患上肝硬化的風險。在論述上,我們可以先言酗酒人士長期攝取大量酒精,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再言酗酒會長遠增加肝硬化的風險。其二是「概念為果」,追溯酗酒的各種因素,如生活壓力過大。在論述上,我們可先言城市生活節奏快,工作競爭激烈,再言不少人士以酗酒紓緩壓力。

酗酒概念各種運用心得,分享到此。同學宜留意各種時事事件、社會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多作延伸思考,考試便能得心應手。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