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興建公共房屋、社區設施及道路,地政總署正回收屯門小坑村一百九十四幅土地。然而,有關收地程序卻被指極為混亂,有業戶甚至尚未知悉收地條款已被要求交出地契,亦有居民不滿重要文件只有英文版本,難以了解當中條文細節。區議員直指收地建屋涉及公眾利益,當局應特事特辦並作改善,以免引起不必要爭拗。記者:馮國豪

朱先生不滿地政署收取地契仍未告知賠償細節。

蔡女士指地政署發出的補償及賠償保證協議書只有英文版本,難以清晰了解賠償細節。

陳文華批評地政署收地處事手法過時,應特事特辦處理事件。

地政總署正回收屯門小坑村一百九十四幅土地以興建公共房屋。

居於屯門小坑村四十年的朱先生於一年多前接獲地政署發信通知,要求今年六月交出地契,九月上旬正式收地,特惠補貼細則稍後公布。及後共同擁有業權的朱母因病去世,朱成為土地唯一業權人,但地政署卻因業權有變而拒絕商討補貼細節。朱指地契上有其姓名,職員以「不符合賠償條款」為由拒絕處理,其後又改口稱「你唔係喺度住」,一直迴避洽談細節,「九月正式收埋地,到時話唔賠都得(口架)啦!」

蔡女士則於去年接獲信件,內裏列明補償細節、處理方法及上訴機制,倘接受補償金額,便須簽署「補償及賠償保證協議書」。不過,蔡指文件僅為英文版本,因為不諳英文而無法理解條文細節,有感欠缺保障。蔡指該署職員雖然曾經作出解釋,但因條款涉及政府有可能追收多付款項,認為有中文協議書具清楚條款始能安心,「香港回歸咗成十八年,咁重要嘅文件點可能冇中文版本?」

地政總署發言人表示,就有關朱先生的個案,記錄顯示有關土地為朱與兩位已去世的業權人擁有。經本報轉介後,發現有關查證手續已經完成,並會通知朱先生收取特惠補償款項。發言人強調已於去年跟業權人提出特惠補償建議。至於蔡女士的個案,發言人則稱,由於「補償及賠償保證協議書」有關土地轉易的法律文件皆以英文為依據,故「協議書」同樣以英文處理,該署已應業權人要求,提供「協議書」草擬本以作參考。

不過,朱並不認同地政署的說法,「到底點樣賠法根本冇講過,唔係之前使乜四圍追,依家我投訴,地政署先拿拿聲夾硬賠畀我。」

議員批處事手法過時

「地契上有名應該有合法權益,至於收地協議咁重要嘅文件到依家都仲用緊英文版,好明顯係過時!」屯門區區議員陳文華直指協議書至今仍以英文版本並不能接受,強調香港已回歸多年,加上不少英文的法律字眼並非一般市民能輕易解讀,即使地政署職員代為翻譯亦難保雙方理解不會出現落差。陳認為收地建屋關乎公眾利益,處理收地賠償應特事特辦並作改善,以免引起爭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