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促,每天為口奔馳容易忽略健康重要性。一項調查發現,三成來自六個亞太地區的受訪者,每周運動不足一小時;而港人為自己健康評分更只有五點五分,在六個亞太地區中排名最低。有學者分析,政府缺乏長遠運動政策及在教育層面的推動,亦沒有靈活運用現有社區資源,導致港人欠缺內在動機養成良好運動習慣。

浩洋青年商會於今年四至六月,以網上問卷訪問六百八十一名來自香港、台灣、中山、澳門、日本及泰國的十八至四十歲居民,查詢他們對健康了解和關心程度。結果發現,三成人每周只有少於一小時的運動時間;其中五成二香港市民認為政府推廣運動健康不足,情況較其他地區差,一成七本港受訪者認為減低勞動工時可提高健康生活質素。

每日最少30分鐘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指出,結果反映都市人着重事業發展而忽略運動。他引用世界衞生組織指引表示,十八至六十五歲的群組每日最少需進行三十分鐘中度強度的運動,認為市民做運動不一定需要場地,日常可以散步或跑步代替。惟雷認同,香港作為商業主導的社會,運動政策發展較新加坡慢。他續指,政府缺乏運用現有社區資源的彈性,「好似球場無球賽嗰陣,啲樓梯可以畀人做吓運動」。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指,港人少做運動與教育制度有關,「家長不明白運動意義,對子女成長非常有利,有時間都溫書,直接影響兒童參與運動嘅程度」。長跑紀錄保持者陳家豪建議,市民日常可邊聽音樂邊做運動,亦可與朋友結伴進行增加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