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面世以來,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缺少之物。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指出,該類電子產品方便資訊接收和傳送,有利學習和通訊,但如不適當使用,會影響人與人溝通,兒童長時間使用更加會出現專注力下降和性情暴躁的情況。

曾繁光引述韓國近期的研究稱,學童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例如玩電子遊戲,迫使腦部要在短時間作出反應。當腦部習慣這種快速應變方式,學童的性格會變得急躁,做事「乜都要快」,若現實生活未能滿足他們這種快速節奏,就會發脾氣,故需要限制他們的使用時間。

影響人際關係

曾又指,社交網站或通訊程式在電子產品出現後推出,方便與遠方朋友通訊,亦有助社交恐懼症病人與他人溝通;一些網上程式可幫助長者訓練記憶力,減慢腦部退化;而手機的定位功能有助家人尋找迷路的長者返家。不過,透過手機的社交程式通訊,網友回應速度之快亦超乎想像,若消息未經深思熟慮便發出,意思易被網友誤會,反而影響人際關係,故使用時需審慎。

另一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稱,使用電子產品成癮的人,不單影響社交,甚至忽略個人衞生,「佢哋唔見人就唔刷牙、唔沖涼」,只活在網絡世界中,故他們特別需要家人關心,例如藉與他們打機作為溝通切入點,助他們接觸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