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詳細檢查及評估後,若找到腦癇的風眼位置,醫生便要考慮外科手術方案的可行性。而手術的成功率就要視乎風眼所在位置而定,假如病源在兩邊顳葉之內,手術的成功率可達八至九成,但若在其他位置則掣肘較多,成功率相對較低,只有約七、八成。

一般而言,如果腦癇的風眼位於腦部的非重要區域,便適合進行手術切除。但假如風眼位處運動區、視覺區或言語區等重要區域,手術可能會影響身體重要功能,便要進一步考慮腦癇的嚴重性以作取捨。有時就算不能切除腦內的風眼,醫生也可採取其他手術措施應對,例如把風眼四周的神經線切斷製造一條安全帶,將風眼與附近腦細胞隔離,避免紊亂異常的腦電波亂竄,既不會影響整個腦袋的結構,又能減低腦癇的影響,惟這手術並不適用於瀰漫性腦癇個案。

由於腦癇症可對兒童帶來長遠影響,有時醫生會建議「壯士斷臂」,把引發腦癇的一邊腦袋之神經線切斷。失去半邊腦袋似乎損失很大,但人腦、尤其是小朋友的腦部有很大發展空間,阻截頻密不斷的腦癇發作有時對兒童日後的發展可能會更好。另外,有些病人無法承受口服藥物的副作用,便可以在頭皮植入裝置,以迷走神經刺激法干擾不正常的電波,從而減少抽搐次數。

作為醫生,面對腦癇個案時必須要全方位處理,不但要應付病人生理上的病變,還要明白社會對此病看法或會對病人構成心理壓力,所以生理心理都要照顧,而家人的了解和體諒亦不可或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