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為本港第三大癌症殺手,每年逾一千五百人死於肝癌,六成病人確診時已屬晚期。有六十多歲男子年卅晚吃過團年飯後突然因食道靜脈曲張吐血,始驚知患末期肝癌。兩年後病人的肝腫瘤惡化,決定採用新型的免疫治療藥物,重啟體內抗癌機制。有國際研究指出,免疫治療可令末期肝癌病人存活率提升至六成。此療法目前在港仍未普及,且不適用於免疫系統過弱的患者。

張寬耀(左)表示,接受免疫治療的病人,一年總存活率達六成二。右起為馬太、馬先生及潘冬平。

現年六十八歲的馬先生早於八十年代已確診乙型肝炎,為防病情惡化,三十多年來一直保持身心健康,秉持「唔煙唔酒唔食燥熱嘢」。但三年前的年卅晚,馬先生吃過團年飯後突然覺得喉嚨不適並吐血,送院接受超聲波及電腦掃描後確診末期肝癌。由於肝癌已入侵下腔及主門靜脈,醫生通知僅有兩月壽命。

「心情好down(低落),唔忿氣佢咁短命。」馬太太憶述,決心要盡力救丈夫。馬先生最初使用標靶藥物「索拉菲尼」及以化療控制病情。但到去年年底腫瘤惡化並擴散到肺和盆骨,馬先生決定試用新型的抗PD-1免疫治療,注射三個療程後,發現肝、肺的腫瘤均縮小。

每次療程約五萬元

馬先生的主診醫生、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指出,早期肝癌可以手術切除、消融治療或肝移植治療,但約六成病人有症狀時已太遲,癌細胞入侵大血管或擴散至其他部位,多數只能靠標靶藥「索拉菲尼」穩定腫瘤生長,能有效縮小腫瘤的機率僅百分之三,一半病人用藥後有明顯副作用,一年存活率約四成。

潘冬平續稱,相對標靶藥,「平均三次免疫治療後已有效」,惟自身免疫力過弱的患者不適宜採用免疫治療。免疫治療屬較新穎的療法,每次療程需四至五萬元;一個月標靶治療約為三萬元。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寬耀引述剛於五月發表的國際研究指出,應用抗PD-1免疫治療的四十二名末期肝癌患者(十三人為港人),近兩成患者的腫瘤明顯縮小,其中兩人腫瘤完全消失。病人一年內總存活率達六成二,較標靶治療高兩成。他解釋,近年醫學界研發出可令免疫系統重新識別癌細胞,展開攻擊,令病人「身體內打仗」,有關療法可望於五年內取代化療,以及應用於不同癌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