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過去一個多月,看似長河星落語聲寂,實際上不可能鴨過水無痕。白鴿黨率先分裂,在激進本土、建制派以及自立門戶溫和派三大勢力夾擊之下,大有變燒鴿之勢,建制派亦因甩轆事件而內部矛盾深化,政壇風雲再起。

經過一番訊息搜集、分析之後,據聞朝廷對政改甩轆事件有新的看法,主要有兩點,一是甩轆屬於技術性錯誤,不影響政改結局,縱然離場出走的建制派溝通不足,做法愚蠢,但「一票也不能少」之忠心可表,所以這部分人不必過分自責。二是事件反映建制派內部分裂,如果建制派全部離場,大會將因人數不足而流會,那麼「等埋發叔」就成為事實,偏偏富貴黨留了下來,事後還冷嘲熱諷離場者「人蠢無藥醫」,加上短訊內容洩漏,讓人看盡笑話。

按照朝廷部署,最好是政改通過,次選是政改被反對派否決,責任自然由反對派承擔,成為普選罪人,未來的選戰也就好打。不料政改以如此令人無法預料的方式被否決,朝廷既失預算又損顏面。事實上,當年因田少反戈一擊,令二十三條立法功虧一簣,埋下今日本土及港獨猖獗的禍根;梁政府上台後,富貴黨與港府不咬弦,小動作不斷,更加入反對派倒梁大合唱,以致田少早前被革除全國政協,以示懲戒,不料有人不吸取教訓,依然單單打打,並在政改的醜陋結局中扮演要角,洋洋自得,博盡反對派喝采。舊恨未消新怨來,朝廷雷霆震怒,不難想像,這筆帳是一定要算的。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反對派頭上纏着「反」字,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己陣營背後捅刀。香港回歸後亂象不斷,固然因為港府無能,反對派處處破壞,而建制派內部分裂,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號令,亦難辭其咎。過去朝廷倚重商家治港,培養出一個龐大的既得利益階層,已成尾大不掉之局。痛定思痛,攘外必先安內,兩名問責局長被炒魷,追究責任的序幕已經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