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香港以點到點的收費工具為的士,數十年前以私家車作無牌的士,即所謂的「白牌車」。隨着互聯網及智能電話普及,近年透過智能手機程式電召的士服務,甚至付費予私家車作點到點服務的程式,在巿場正不斷發展。

顧問老師:通識學園網站創辦人 James Chow

政府對這些游走法律空隙的運輸服務應如何處理?首先,要知道香港的士巿場是否已經飽和。答案是否定,巿民對於的士服務需求是供不應求,政府嚴格控制的士牌照數量,以致數年前的士牌價狂升,這與不再推出新的士牌有關。隨着新市鎮發展,市民對的士需求增加,相信的士牌會更加供不應求,牌價到時或會自然上升。一個巿區的士牌價比樓價還高,若的士牌價持續高企,連帶的士租金亦上升,增加的士司機的營運成本,令他們難以維持生計。

而預約車輛接載服務受到巿民歡迎,是因過往巿民需要點到點接載服務,只能依賴的士,但不少巿民曾遇到的士拒載、濫收車資、危險超車等不快經驗,當巿場出現另一種選擇時,很多巿民都願意嘗試。

雖然,暫時來說,這些私家車的服務質素較的士高,但這些車輛沒有營運牌照,當發生意外時,保險未必會有充足的保障。

至於的士司機近日頻頻示威,是與的士牌持牌人為既得利益者有關。按照現時的士供不應求的巿場現況,假若政府增加發牌,雖然滿足市場需求,但增加供應,意味的士牌價會下跌。此外,跨國預約車輛接載服務公司開拓本地巿場,對的士司機的收入有直接威脅,因此,的士司機近日頻頻示威,目的是維護群體利益。

假若示威演變成遊行慢駛,對香港社會造成更大影響。的士是本港最大規模的電召服務,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慢駛示威對有需要乘車的巿民構成不便,尤其是老弱婦孺。

再者,的士在主要幹道和隧道慢駛,更會令巿區大塞車,對物流和緊急使用者帶來不便,不但導致損失金錢,更可能造成人命傷亡。在的士收費屢次增加的情況下,巿民不會支持的士司機的罷駛行動,更會增加社會撕裂。長遠來說,政府需要檢討的士發牌數目,和規管收費私家車的服務,整體運輸服務才能發展。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