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年初發生的廣東《南方周末》新年獻詞事件,引發南方報系與廣東省委宣傳部的激烈衝突。一時間,彼時上任僅半年多的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庹震名動天下。最終,「獻詞事件」被「葫蘆案」的手法擺平。表面上,《南方周末》挑戰上級主管部門並未佔下風;實際上,經此一役,《南方周末》元氣大傷,銳氣劇挫,至今不振。

倏忽兩年半過去,今年七月中,庹震悄然上調,出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一職。雖然從行政級別而言,兩職都是副部級;但權限所及,由嶺南一隅擴至全國,可謂「躍龍門」。南方報系歷來被視為鐵板一塊,多年來針插不進、水潑不入,外派過來的領導者幾乎都搖頭,無可奈何。但庹震卻通過新年獻詞事件,一舉擊破南方報系這一堡壘,自然獲得了上峰的特別青睞。

中國宣傳體系的慣例,一向非常着重「破」的能力:針對轄下媒體中出現的新動向、新苗頭、新力量等不穩定因素,務必及時發現並予以有效擊破,從而維護宣傳口徑、方向、力量的正面性、正當性。

也正因強調「破」而忽視「立」,忽視對媒體轉型、創新、發展能力的培養扶持,故中國根正苗紅的黨政報刊也都是故步自封無力改革,在經營上幾近陷入全面困頓的局勢,在影響力、輻射力、公信力方面也是節節衰敗。

試看當前內地,《南方周末》確實被擊破了,過往走前衞路線的《南方都市報》和《京華時報》也都老實了、委靡了。不過,「紅媒體」也生存艱難。報刊改革已經展開多年,看起來都已實現「自謀生路、自負盈虧」,其實都是依靠與母體千絲萬縷的聯繫而苟延殘喘。

領導層雖已意識到「建立新媒體格局」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執政過程中,「破」的思維仍佔據統治地位,遴選官員依舊重「破」不重「立」;宣傳系統,還是鐵桶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