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耀焜報道】繼徵收膠袋費後,政府又擬開徵玻璃樽回收費,但被質疑無助環保回收。環保署近日建議就每公升容量的玻璃樽向生產者徵收約一元費用,惟有市民指本港玻璃樽回收率一直偏低,擔心徵費無助回收反增轉嫁風險,要求當局實施新政策前須作檢視。學者直指當局現有的計劃未有為消費者提供誘因,預料成效有限;立法會議員則建議引進外國經驗,以完善計劃。

灣仔駱克道酒吧區每日皆耗用大量玻璃樽,有商戶會將收集所得舊樽送往回收。

玻璃樽疑因與其他垃圾混雜,工人需先從中挑出玻璃樽以作回收。

環保署近年雖有推展相關工作,惟於一三年的玻璃樽回收率卻僅得一成。

市民心聲
黃先生:貴咗幾毫子到一蚊都冇咩所謂,但就覺得徵費都冇乜用。

麥小姐:徵費之後可能會少用咗玻璃樽,多用其他容器。

譚凱邦

「啲玻璃樽洗乾淨就可以用番,用一次就變垃圾真係好嘥!」一直關注環保議題的李先生指,環保署近年雖增設玻璃樽回收點,惟質疑措施未有對症下藥,致回收率一直偏低,「普通家庭用唔到幾多玻璃樽,相反酒吧區就數量又多又集中,整回收點都要啲酒吧肯運啲樽去,或者有人特登去收先有用。」李指環保署若徵玻璃樽回收費,擔心生產商會將徵費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事實上,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本港於一三年的玻璃樽回收率僅約一成,有逾九萬公噸已淪為垃圾。李先生要求環保署一旦實施徵費,須確保將所收款項用作鼓勵回收,以達改善環境目標。

倡訂按金制獎勵

「消費者就算畀咗稅,分分鐘寧願打爛個樽都唔拎去回收,唔似按樽咁可以拎番錢,有經濟誘因去做。」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認為,與其以徵費懲罰,不如訂立回收價或按金制以作獎勵。李又指有關稅種屬累退稅,對基層影響較大,「十幾蚊支嘅啤酒同幾千蚊支嘅紅酒都係畀咁多稅,稅款佔平價貨整體價值嘅比率大好多,如果真係轉嫁畀消費者,相對上窮人負擔會多啲。」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委員郭偉強則說,目前玻璃樽回收商全屬社會企業,徵費無助改善經營環境,又建議參考外國經驗,「好似韓國嗰邊咁,如果產品包裝最後變咗垃圾,生產商就要罰錢,所以要自己諗辦法回收,好過政府搞一大輪但係又唔理想。」

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指,徵費計劃雖令生產者負上環境責任,惟因為玻璃樽難以運回原產地,而有關費用又不會減少進口量,未能做到源頭減廢,預期成效有限,建議政府撥出稅收以資助回收商,「依家政府嘅徵費模式唔係『專款專用』,與其每日都要拎錢營運堆填區,點解唔拎去資助多啲社會企業做回收?」譚凱邦又認為,玻璃樽因重量問題需較高運輸成本,再造出路又僅得環保磚一項,商業價值有限,呼籲市民應洗淨後重用玻璃樽。

環保署發言人指政府正籌備強制性「飲品玻璃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全面在全港實施玻璃樽回收,將委託承辦商在各區收集,對象包括餐飲業、酒吧業等。

逢星期一至五見刊

熱線:3600 9988

電郵:socserv@on.cc

傳真:3600 9900

WhatsApp/SMS:6500 6500

來函請寄:香港大埔工業邨大昌街23號東方報業中心東方報業集團投訴組收

個人資料絕對保密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