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有市民發起遊行,抗議廣西玉林市舉行狗肉節,更為因此死去的狗隻默哀。吃狗肉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但今時今日維護動物權益意識抬頭,這種飲食文化應隨時代變遷而消失,還是保留?

顧問老師:April Ip

Q:玉林狗肉節為何引起極大回響?

A:資訊流通、傳媒聚焦和互聯網發酵議題,使人如親歷血淋淋的屠殺場面,加強反思吃狗肉文化。今日市民不只是單向地接收資訊,也是發布者,令狗肉節的細節更廣泛流通,加上受西方教育的新一代價值觀改變、關愛動物的團體湧現,使社會泛起反對狗肉節的聲音。

Q:出錢救狗反助長黑色產業鏈?

A:此舉猶如放生,以微觀來說,以一己之力拯救動物,固然值得表揚;但宏觀來說,此舉反而增加狗市場需求,讓狗販子有利可圖,但無助改變民眾吃狗肉的習慣。不過以發揚愛狗心態來看,則可視為一種道德教育,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延伸思考

1.爭取廢除狗肉節是摒棄傳統文化,還是捍衞動物權益的表現?

A:兩者皆是,因為這是兩端文化的衝突點。吃狗肉是中國地方習俗,維護動物權益是西方價值觀。當兩者碰上時,就會出現文化融合的三個可能性:一,中國人既崇洋又懼洋,故是否接受西方價值,仍有待時間定奪;二,一方壓倒性地強迫另一方改變,這情況只會在政權角力層面出現,故在今次事件不並存在;三,自我文化清洗,內地可能會出現新的道德價值觀,教育將改變人的習慣。

2.為何動物保護意識得以抬頭?

A:上世紀五十年代港英政府立法禁止食狗肉,加上保護動物的西方價值,透過教育灌輸至新一代,令更多人成為愛護動物的中堅份子。而且保護動物權益的組織相繼湧現,成為地區文化,新一代從中找到文化象徵,建立身份認同,也是動物保護意識得以抬頭的原因。

3.反對吃狗的呼聲不絕,為何內地政府沒有制止?

A:任何立法都有風險和代價,是否立法取決兩項準則。一,既得利益者必然會反對,如果沒有主流民意和道德價值支持,政府不會貿然立法。內地並不肯定有壓倒性群眾反對吃狗肉,立法禁止更可能引來老一輩的反對。二,立例是否有效改善社會秩序,社會更健康的作用?並不然,即使立法禁止,販賣狗肉可能只會轉為地下市場,亦不見得會令社會更健康。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