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三名大學生以基因改造技術研製新溶劑,令原需於無氧環境進行的污水處理程序,可在有氧環境進行,省卻建造無氧環境的空間,有望令污水處理廠面積減半。此項嶄新意念於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盃」港區選拔賽中,獲得全場最高榮譽的特等獎,將代表本港參賽。

盧芳泉(右起)、石致宇及梁敬邦合作研發的新技術,能令污水處理廠面積減半。

有份研發新技術的二十七歲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博士生盧芳泉昨表示,土地資源珍貴,但由於污水處理中的脫硝程序,必須於無氧環境下進行,污水處理廠因而特別劃出土地。他們研究改造用於脫硝程序中的細菌基因,製成溶液加入污水中,可令脫硝程序在有氧環境進行。他說,正與渠務處商討,安排取得沙田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樣本測試,未來希望新技術能應用於本港污水處理,並申請專利。

將代表港出賽

此項發明令盧芳泉、中大生物系博士生梁敬邦及中大細胞及分子生物系本科生石致宇,在「挑戰盃」港區選拔賽中奪生命科學組一等獎,並獲特等獎,亦將代表香港出戰十一月在廣東省舉行的全國性賽事。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電子及通訊工程系的二十一歲學生梁頌軒,聯同三名同學設計慳水水龍頭,獲機械及控制組一等獎。他說,「將水龍頭改成好似花灑咁,令水更易平均分布雙手,縮短洗手時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