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知識改變命運,但近年基層學生向上流機會受影響。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分析,不少傳統名校轉直資,收取基層學生難以負擔的學費,並提供IB國際文憑課程,讓學生避過相對艱深的中學文憑試(DSE)。IB學生、以及考取其他公開試的國際學校、海外學生,可循非聯招途徑報讀本地大學。醫科、法律及環球商業等受歡迎學科,非聯招收生學額提高,影響本地文憑試考生入大學機會,他憂慮製造不公義。

醫學教授落區吸尖子

近年港大醫科生的出身背景轉變,學生住公屋的比例下跌,由二千年的兩成,減至去年不足一成。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上任後,將非聯招收生比例封頂為兩成半。醫學院教授又銳意走訪基層地區的中學舉辦講座,網羅有志習醫的學生,勉勵他們不要因經濟因素不讀醫。去年起推出「醫學院飛躍獎學金」計劃,為經濟困難、成功抗逆境的學生,提供學費及住宿費,去年有十一名學生獲獎。

中文大學醫學院則表示,一直以來學院不少學生來自基層地區及家庭。近幾年,每年醫科生約兩成人來自基層。該學院每年設立幾百個獎學金和獎項鼓勵學生,部分是協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一五/一六年度更加推出「吾生有杏」獎學金,鼓勵醫科生對病人保持滿腔熱誠,體驗行醫面對的困難及壓力,培養「僕人」服務精神。每名獲獎的學生可獲總共約五十萬元。該學院致力提供平等的環境予學生,在不論背景、階級的氣氛下習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