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來港工作七年的「港漂」最近發文,稱本來把夢想寄託在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也快拿到了,但對香港愈來愈失望,最後決定「回流」深圳。文中對香港多有貶損,港人「故步自封,不思進取」,基層人士「愈來愈像條乾巴巴的鹹魚,翻身無望」。其實這也不難理解,過得有滋有味,又怎會離港他去?正所謂,合則來,不合則去。都說如今是地球村年代,世界各地人員來來往往,實在正常不過。

話雖如此,但在中港矛盾熾烈的今天,兩地民眾互相評比,總免不了一番口水戰。有大學講師反嗆,沒人逼你來,留在大陸就是。網上討論區也是起了哄,「好行夾唔送」之聲更是此起彼伏。

作為香港人,有人說這裏的不是,覺得不爽可以理解,但大動肝火,也大可不必。

有道是,曹操也有知心友,關公也有對頭人。個人如是,城市也是如此,真正的國際大都市,應該有包容批評的雅量,對紐約、倫敦的惡評也不見得少。然而一個城市是開放還是封閉,還是有客觀標準可以衡量的。深圳創新科技公司近年如雨後春筍,大家有目共睹,觀乎此,該「港漂」選擇回深圳發展,是個案還是趨勢,值得探討。大家也不妨撫心自問,如果不歡迎內地專才,又能吸引多少外國專才?還是根本不歡迎任何人搶飯碗?如果是後者,似乎毋須對內地朋友的批評特別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