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義工不論身份!日理萬機的金融集團高層、享受悠閑退休生活的師奶,一一犧牲自己寶貴的時間,帶着肩負「狗醫生」使命的愛犬,走進社區為人們帶來歡樂。這一天,不懂人類語言的狗醫生,憑「超卓醫術」,成功「融化」不擅社交的自閉童。孩子們由最初害怕狗狗埋身,後來人狗變成老友,又摸又攬不願放手,共度一段短暫又愉快的時光。作為義工的狗主形容狗醫生服務是「三贏」,對服務對象、狗主及狗隻本身而言,各自也獲益良多。

小朋友歡欣地與幾隻狗醫生及義工來個大合照。

長者接觸狗醫生後笑逐顏開。

狗醫生過往為不少病童帶來歡樂。

狗醫生「細佬」

Rosetta家有五隻愛犬,其中兩隻是狗醫生。

向碧嘉希望藉着狗醫生,引發自閉症兒童與外界溝通的興趣。

在一個上學的日子,五隻身形大小不同的狗狗,戴上印着「狗醫生」字樣的醒目紅色頸巾,由義工牽引着齊集位於東區的協康會環翠中心,「醫生」們緊張肅立着,代表「任務」即將展開,準備與其中十二名年幼的自閉症兒童近距離接觸。

孩子們甫看到五隻狗醫生,大多表現興奮,但亦有個別孩子感到少許害怕,縮腳驚呼「唔好行埋嚟」。不過,每對狗主和狗醫生逐一主持「破冰」環節,介紹每隻狗醫生名字,更表演拋波接波,氣氛漸漸熾熱。義工又教導孩子們與狗醫生握手,鼓勵他們撫摸小狗毛髮,人狗漸混熟,連本身較為「膽怯」孩子,亦躍躍欲試想摸狗隻。五歲半的豪仔第五次與狗醫生見面,「摸(狗)毛好舒服,好開心!」他嘗試以狗繩牽着狗醫生走路,不願放手。

成效佳盼每月一次

協康會環翠中心經理向碧嘉表示,他們主要服務二至六歲有自閉症或發展遲緩的兒童,因自閉症學生本身溝通意欲不大,中心希望藉着狗醫生引發他們與外界溝通的興趣。

部分孩子接觸狗醫生後,社交漸有改善,「多咗眼神接觸,會聽義工講嘢」。由於效果顯注,狗醫生到訪由原本每年一次,今年準備加密至每月一次。

腦退化長者添笑容

亞洲動物基金「狗醫生」計劃經理邱瑪瑜引述研究指,狗醫生是其中一種動物治療。自閉症兒童未必喜歡與人溝通,但與狗隻玩耍時,會較願意說話,詞彙也較豐富。她指狗醫生可令兒童放鬆,而兒童為狗隻梳毛等動作,也可訓練手腳協調能力,改善專注力。邱又稱,狗醫生也惠及腦退化症長者、醫院患病兒童,她笑言「狗有個推動力」,曾有長者本來精神一般,較少郁動,但見到狗醫生即「清醒咗」,笑容增多,也愛拖着狗醫生散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