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佔領行動以還,激進抗爭成風,所有政治經濟議題都激爭一番,而不在於尋求解決。香港多年管治上的失誤沉積,留下不少問題造成民怨,亟待糾正,但解決問題的機制卻失靈,行政主導沒成效,立法運作不順暢,皆因反對派的不合作抗爭,而抗爭執着於過程,全然不理後果。

佔領行動是本港政治生態的一個轉捩點,如果說此前激進抗爭還是零散、少數現象,佔領過後成為規模壯大、活動頻仍的「新常態」。期間一些以激進為主旨的政治團體迅速冒起,並帶動整個反對派陣營,走向與現行政體深度不合作,形成抗衡正統的勢力,社會正式撕裂。最重要的是,激進勢力完全不理會理性的論說,堅持一套與《基本法》不合、與中央對抗的抗爭路線,逐步滑向與社會難以合拍的境地。政改相關民調雖然顯示支持通過的比例佔多數,但反對的比例基本固定在三分之一左右,形成支持激進抗爭的群眾基礎也不太弱。

由於社會處於嚴重撕裂,而且呈現與中央難以溝通合作的狀態,香港政經議題尋求解決,更加找不到出路。激進小眾利益已凌駕香港的整體利益,要走出困局,既要彌合社會撕裂,又要重建與中央溝通和互信,可惜短期看不到出路何在。到認清激進沒出路,重返正常發展軌道,香港要付出多大的時間及成本,難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