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內容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被分裂出去獨立成科,而最後只剩下三樣不能被帶走的寶貝:求真的態度、邏輯和哲學史。通識科需接觸大量資料,欠缺邏輯訓練的學生,思考速度慢,面對大量資料往往無所適從;受過邏輯訓練的學生則思考速度快,懂得忽略沒有意義資料,而且思考空間不受經驗限制。這就是邏輯應用在通識教與學上的價值。

顧問老師:香港通識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總幹事 范學軍

由於很多人對於邏輯都有誤解,先要釐清邏輯是甚麼。

例子

理據1:凡有四隻腳的都會飛

理據2:豬是有四隻腳的

結論:豬會飛

以上這一組推理合不合邏輯?答案是合邏輯,這與多數人的印象相反。是否很難明白?如果用A代表「有四隻腳的」,B代表「會飛」,C代表「豬」,然後重寫,可能會較易理解:

理據1:凡A都會B

理據2:C是A

結論:C會B

這兩組推理都是符合邏輯的。邏輯其實只考究思考形式 ,並不考慮思考過程是否符合現實經驗。第一組推理是邏輯上對確而經驗上錯誤,兩者要分清楚。邏輯訓練並非要求不管內容,而是讓我們懂得把形式與內容分別處理,從而提升思考速度和客觀性。

例子

理據1:香港在北半球

理據2:冬天比夏天冷

結論:香港是法治社會

很明顯,這段思考中理據和結論並不相干,邏輯上也不對確,而在經驗上則是每一句都對確,但在邏輯上不對確的推理,即使經驗上對確也是沒有意義的。

大部分人的思考習慣是「經驗導向」,是看某一論調是否與經驗相符合,相符的便認同是對。而受過邏輯訓練的人思考則是「形式導向」,會先忽略某一論調的內容部分,而只看其形式部分,如果形式部分已不對確,就毋須考究內容部分。如果形式對確,才再考慮其經驗部分,由於節省處理內容部分的時間,思考速度會比一般人快,同時更能較客觀看待問題。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