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寶怡報道】幼稚園的遊戲教學更勝學術催谷?研究發現,受傳統教學的幼稚園學生,面對同學搶玩具等欺凌時,多達一成七「零反應」甚至眼泛淚光,男較女更甚,易成為被欺凌的一群,較遊戲幼稚園學生高出十三個百分點。學者分析指傳統幼園學童太多「坐定定」單向接收知識,或透過串字等「假遊戲」催谷學習,令他們習慣「衣來張手,飯來張口」欠自主學習,應變力相對減弱,建議家長按子女性格選擇合適幼稚園,但亦需注意幼稚園標榜的否「假活動教學」。

鄭佩華(左一)建議家長多讓子女藉投入遊戲建立自主空間。

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鄭佩華一三年起,研究兩間分別以傳統學術及抄寫的「A學校」,以及遊戲活動教學的「B學校」的幼稚園,共六十名四歲至五歲兒童接受追蹤研究。研究員以十六個在幼園常發生的情景為例訪問,包括「如有小朋友唔同你玩,你會點」、「如有同學過來搶你的玩具,你會點」等。

不懂處理問題易被欺凌

受訪學童的答案綜合為「堅持己見」、「參與協商」、「抽離」、「順應」及「不知道」五大類。結果發現,「A學校」近三成六學童願意「參與協商」,但竟有高達一成七說「不知道」,男生佔兩成三,遠高於女生的百分之八,亦以不懂處理朋輩相處問題的佔大多數。鄭佩華分析,回答「不知道」屬最差勁,反映學童不懂處理問題,最易成被欺凌對象,令人憂慮,「有啲學生唔出聲,有啲答真係唔知,跟住表現得好驚,覺得自己好慘,眼泛淚光想喊咁」。反觀「B學校」有四成一學童願意「參與協商」,部分更懂得提出反建議如「我會叫佢排隊」、「不如輪住玩,我玩完,再輪到你玩」,只得近百分之四表示「不知道」。

鄭佩華說,本港有約七成幼稚園屬「A學校」的傳統學習,「遊戲」則只是串字、抽閃卡的讀字等「假遊戲」,最重要為升讀名校小學鋪路,令小朋友之間欠缺溝通和一起玩樂的機會,反而窒礙了學童的自主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